完美电竞今年8月1日,國家藥監局組織制定的《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價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據了解,這一新規旨在全面加強化妝品質量安全監管,聚焦風險防控,為消費者用妝安全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隨著新規臨近,又有一大批不合格化妝品登上抽檢“黑榜”。據青眼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至今,已有322批次不合規化妝品被通報,其中面膜、染發和防曬類產品是抽檢不合格“重災區”。
那么,今年化妝品的抽檢重點集中在何地?又重點整治了哪些問題?
“海藻面膜”成重點排查對象
據青眼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至今,就有包括國家藥監局、廣東省藥監局、北京藥監局等公布了322批次抽檢不合格化妝品。其中,國家藥監局合計通報了193批次不合格化妝品,占比達60%。
另外,作為“美妝重鎮”的廣東省,今年1月至今通報抽檢了1800批次化妝品,其中僅34批次化妝品不符合規定。此外,今年1月至今,江西、陜西、四川三省分別通報了16、14、14批次不合格化妝品,成為除國家藥監局和廣東省外通報最多的省份。
青眼梳理發現,在322批次不合格化妝品中,主要包含面膜、染發、防曬、洗護發、護膚(精華、水乳等)、沐浴露、彩妝、牙膏和美甲九大類,其中面膜、染發、防曬三類產品合計高達209批次,占比達65%。這當中,面膜、染發、防曬三類產品分別占比為24%、22%、19%,成為不合格產品“重災區”。
從通報情況來看,監管部門的抽檢計劃具有延續性。以面膜品類為例,今年1月至今,合計有78批次面膜產品被通報,并登上抽檢“黑榜”榜首。這當中,標示名為“海藻面膜”的不合格產品合計有47批次,占比高達60%。
事實上,“海藻面膜”可謂是抽檢“黑榜”常客。如2024年,在全年通報的535批次不合格化妝品中,即有66批次為“海藻面膜”。這也反映出,“海藻面膜”已成為監管部門重點排查對象。
除此之外,染發和防曬品類也頻繁登上抽檢“黑榜”。去年全年,共有114批次不合格染發產品被通報,占比為21.3%。而今年剛過半,即有70批次染發產品被“點名”,可見該品類問題多發。另據國家藥監局公布的《2024年國家化妝品抽樣檢驗年報》顯示,全年共抽檢了21362批次產品,其中20889批次產品符合規定;防曬類產品抽檢符合規定批次占比為95.01%,在抽檢的12類化妝品中墊底。
成分比對是違規的重災區
具體到不符合規定項目,322批次不合格化妝品的主要違規行為集中于成分比對、菌落總數超標、超出限值規定、禁用原料等。
其中,成分比對是違規的重災區,達129批次,而所包含的具體項目為,檢出產品標簽及注冊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未標示的染發劑、未檢出產品標簽及注冊資料載明所要求標示的防曬劑與美白劑,占不合格項目的40%。
青眼注意到,染發劑高頻提及的有間氨基苯酚、間苯二酚、2-甲基間苯二酚、苯基甲基吡唑啉酮、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鹽酸鹽等;防曬產品中,被高頻提及的防曬劑有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奧克立林、雙-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4-甲基芐亞基樟腦、水楊酸乙基己酯等;美白祛斑類產品檢出未標示的祛斑美白劑3-鄰-乙基抗壞血酸、煙酰胺、凝血酸(氨甲環酸,又名傳明酸)等;另有1批次祛痘霜檢出了未標示的組分: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
?
“早些年,大多數祛斑美白成分的檢測方法處于監管真空狀態,但隨著近年來針對多個美白原料的檢驗方法發布,這類產品上抽檢‘黑榜’的頻率明顯增加。”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法規工程師表示,就像祛痘霜被檢出未標示的組分“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這同樣也是化妝檢測方法不斷深化和完善,彌補了過往的政策缺陷。
據了解,2022年12月26日,國家藥監局批準《化妝品中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的測定》化妝品補充檢驗方法。該方法適用于膏霜乳類、液體類、凝膠類、貼膜類化妝品中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的定性和定量測定。另在2023年8月,國家藥監局在《化妝品中抗壞血酸磷酸酯鎂等11種原料的檢驗方法》《化妝品中α-熊果苷等4種原料的檢驗方法》等文件中,進一步明確了美白原料的檢驗辦法和限定濃度。可以說,隨著上述檢驗方法的落地生根,與之相關的市場亂象將進一步得到遏制。
除成分比對問題突出外,菌落總數超標也一直是化妝品抽檢的違規重點。
青眼梳理發現,今年1月至今,合計有93批次產品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該問題囊括護膚、面膜、洗護發、牙膏等多品類,占不合格項目的29%。有行業人士指出,“菌落總數不合格與企業的多個生產環節息息相關,如設備清理不徹底,管道消毒不到位,包裝儲存不合規等。這類不合格產品,可能導致部分消費者出現皮膚刺激和過敏。”
青眼注意到,菌落總數超標的面膜產品絕大多數為“海藻面膜”。據悉,由于工藝、產品屬性等原因,海藻面膜比其他類別面膜更容易菌落超標。化妝品違禁詞網創始人李錦聰曾告訴青眼,“無論是海藻面膜粉或面膜粒,粉類產品在接觸空氣和水后容易滋生霉菌,即使添加了防腐劑也很難混勻,這導致微生物容易超標,屬于海藻面膜的‘先天劣勢’。”
另外,牙膏也是菌落超標問題較為嚴重的品類。如在今年4月國家藥監局發布的30批次化妝品抽檢不合格中,就有2批次廣西田七家化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牙膏均被抽檢出菌落總數超標,分別超標37倍和1279倍。另在去年,廣州某日化有限公司還曾因生產的多款牙膏產品菌落總數不合格,被廣州市監局處以罰款52.44萬元。
已注銷公司再被通報,淘汰加速
此外,禁用原料仍是化妝品違規行為的打擊重點。在上述322批次不合格化妝品中,即有29批次化妝品違規添加了禁用原料。與此同時,國家藥監局今年以來還單獨通報了28批次化妝品檢出禁用原料,包括8批次兒童護膚品、6批次祛痘類產品、5批次洗護類產品、4批次面膜類產品、2批次護膚類產品、以及各1批次的染發、指甲油和睫毛生長液產品,涉及原料包含倍他米松醋酸酯、氟米松、地塞米松、甲硝唑、新鈴蘭醛、特比萘芬、苯等。
不難看出,這些違禁原料大多為抗生素類成分和糖皮質激素類物質等,通常使用在部分藥品中,被明確禁止添加到化妝品當中。
截自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以來國家藥監局通報的28批次化妝品檢出禁用原料中,有6批次是“江蘇嬌顏芭比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兒童護膚品,且不合格項目均為添加了禁用原料特比萘芬。據了解,“特比萘芬”是用來治療淺表真菌引起的皮膚、指甲炎癥的,長期使用可能會引起代謝紊亂、皮膚過敏等問題。此前,該公司已多次因產品問題而被官方通報“點名”、處罰。而據青眼最新調查發現,江蘇嬌顏芭比化妝品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12月21日注銷。
眾所周知,近年來兒童用妝安全問題被監管部門、社會、行業等全方位關注,甚至有行業人士直言,我國兒童化妝品的監管體系已超越國外,堪稱“最嚴法規”。據青眼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發布以來,各地監管部門共開出了40張禁業罰單。其中,19人遭遇“終身禁業”,包括法定代表人、股東和質量安全負責人等,且多涉及兒童化妝品違規。
可以說,當前化妝品行業正經歷調整、自我凈化與優化,不合規企業將面臨迅速淘汰。